我院神经外科成功完成首例经导管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开启脑血管病微创治疗新篇章

皮远进 吴永鹏
2025-08-25

我院神经外科成功完成首例经导管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开启脑血管病微创治疗新篇章

近日,我院神经外科团队在太和医院脑血管疾病诊疗中心副主任胡胜利副主任医师的指导下,成功为一名复杂颅内动脉瘤患者实施了首例“经导管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该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我院在脑血管疾病的微创介入治疗领域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将为广大脑血管病患者提供更优、更安全、更精准的治疗选择。

1.png

   (术前侧位片)(术前正侧片) (术前3D成相片)

病情复杂,传统治疗面临挑战

患者罗先生,因“突发剧烈头痛”入院,经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被确诊为颅内宽颈动脉瘤。此类动脉瘤因瘤颈宽大,如同一个“口大底浅的袋子”,若采用传统的单纯弹簧圈栓塞术,弹簧圈极易从瘤颈脱出至载瘤动脉,可能导致血管堵塞、脑梗塞等严重并发症,治疗难度大、风险高。

迎难而上,新技术提供新方案

面对挑战,神经外科团队组织了多次病例讨论。为确保患者安全、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团队最终决定迎难而上,采用国内领先的“支架辅助栓塞术”这一高难度技术方案。

手术当日,在麻醉科及介入导管室的通力协作下,由胡胜利副主任医师主刀,徐维明副主任医师等密切配合。手术团队凭借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通过患者大腿根部的股动脉进行穿刺,建立了一条微小的“隧道”,将一根细如发丝的微导管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实时引导下,精准地送达大脑深部的病变血管。

2.PNG

精准操作,“双管齐下”化险为夷

手术的核心步骤在于“双管齐下”:首先,团队将一枚极其精细的颅内专用支架通过微导管精准释放在载瘤动脉内,覆盖在动脉瘤的瘤颈口,巧妙地编织了一个“保护网”。随后,另一根微导管经支架网眼进入动脉瘤腔内,小心地填入数十枚柔软的弹簧圈,直至将动脉瘤完全填塞致密。

在这个过程中,先前放置的支架有效阻挡了弹簧圈脱出,确保了载瘤动脉的血流通畅,同时促进了瘤腔内血栓的形成,最终彻底“拆除”了这颗深埋于颅内的“不定时炸弹”。整个手术过程流畅,术后造影显示动脉瘤栓塞完全,载瘤动脉通畅,手术取得圆满成功。


3.png

            (术后侧位片)              (术后正侧片)

技术革新,造福更多患者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未出现任何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神经外科主任皮远进介绍:“支架辅助栓塞技术是神经介入领域的尖端技术之一,尤其适用于处理复杂宽颈动脉瘤。与传统开颅夹闭手术相比,它无需打开颅骨,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显著优势。此次首例手术的成功,不仅体现了我院多学科协作(MDT)的强大实力,也标志着我院神经外科在微创介入治疗方面迈上了新台阶,具备了为更复杂脑血管病患者提供高端医疗服务的能力。”

此次首例手术的成功,是我院神经外科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科室将继续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攀登技术高峰,以更先进的医疗技术和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守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脑血管健康。

来源:神经外科

编审:吴华成

总监:张 永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下您的评论吧